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美容科
医院简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美容科简介:
1918年1月27日人自己筹资建设和管理的家西医综合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原名为中央医院)正式启用,首任院长由中华医学会奠基人之一、卫生防疫、检疫、医学教育、医院管理和医学交流的先驱——伍连德博士担任。1945年更名为中和医院,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接管后更名为中央人民医院,1956年改名为北京人民医院,1958年人民医院划归医学院作为附属医院,称北京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00年4月,更名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8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迎来九十年华诞。九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为弹指一瞬,但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九十年历史的积淀,是九十年医学发展的结晶,充满了人民医院人对社会的爱心与奉献,对事业的求精与创新。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人才辈出的悠久历史中,老一辈医生伍连德、钟惠澜、林巧稚、关颂韬、谢元甫、孟继懋、司徒展、林斯馨、吴阶平、黄翠庭、冯传汉、陆道培、陶其敏、杜如昱等教授为我院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付出了他们的智慧与心血。
在一代代勤恳敬业、精益求精、热忱负责、诲人不倦的“人民”人的共同努力下,医院目前面积已达14余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448张,在职职工2396人(编制内),工程院士1名,拥有3个北京大学级研究所(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北京大学关节病研究所)、10个教育部重点学科(血液病学、心血管学、骨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泌尿科、儿科、皮肤科、免疫科、肾内科)和百余位医术精湛的医生领衔的医疗精英团队,成为一所学科齐全、设备先进、技术现代化、医教研相结合的大型综合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承担了北京市大量的医疗任务。2007年全年门急诊总量、出院病人数及手术例数等各项指标均名列前茅,医院已步入首都医院的方阵,连续5年被评为北京市A类定点医疗机构。医院共有临床科室38个,医技科室13个,在血液病、关节置换、冠心病的内外科治疗、妇科肿瘤、眼科疾病、胃肠肿瘤、皮科等方面的诊治水平居国内水平,并拥有肝、肾移植、骨肿瘤治疗、卵巢癌诊治、胸腔镜、试管婴儿、自身免疫性疾病、白癜风、小儿白血病等特色医疗。
作为北京大学的教学医院,承担着北京大学等院校的医学生、护理学本科生、药学、临床检验系的临床教学和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及各地医师继续教育进修等15种类别的教学任务,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培养、输送了大量人才。临床医学教育在“创新为基点,教学质量评估为主线,教改为核心。
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的发展战略的思想指导下,逐步建立起具有我院特色的长学制医学教育模式,形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教育的优势品牌。目前我院拥有北京市、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各级精品课程8个,《外科学》和《麻醉学》先后荣获教学精品课程,是北京大学中拥有精品课程多的临床医学院。2007年以全优成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200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检查,并且获得“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光荣称号。
一直以来,医院在完成大量医疗工作和教学任务的同时,还特别重视科研工作,由医院主导,从资金、人才、设施、设备多方面拓展资源,进行优化重组,成立临床分子生物学研究所、临床免疫治疗研究所、临床循证医学研究室,实现了随访库、生物库、社区现场资源共享,为全面提升科研总体水平搭建共享平台。仅2007年度共负责、参加科研项目78项,获科研基金近1.1亿多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高校科技发明一等奖一项,高校科技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二项。医院为了推动医院医、教、研及管理水平的提高,设立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2007年已投放近436万元用于基础、临床、教学、管理及护理研究。
2006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成功完成院行政班子、党委和纪委平稳换届。新一届领导班子本着科学、民主、程序、透明的管理原则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公开行政、规范行政和民主行政,大力落实院务公开和现代医院管理。其中我院以“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为特征的院务公开经验得到相关部门认可,北京市卫生局向全市卫生系统下发了《关于印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实行院务公开工作经验材料的通知(京卫工字【2007】17号)》,在北京市及全国卫生系统中加以推广。
医院以规范高效、科学合理、精细优质为原则,以流程、技术、方法为切入点,构建了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创新模式、文明服务缺陷管理模式、院务公开模式、警院合作模式、消防医院合作、法院医院合作等等新模式。
在医院运营方面,医院引入现代医院管理的新理念,在后勤管理社会化和运营管理科学化及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多项有益的探索,为医院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创建节约型医院。从粗放式后勤管理逐步向精细化科学化管理迈进,建立与临床需求相适应的后勤服务模式。在餐饮、保洁、中央运输、清掏、殡仪、保安、车场、信息、护工、电梯、临修等后勤服务均实现了社会化运行和社会化管理。
医院党委于2007年7月2日在医院全面推行“文明服务缺陷管理”。医院制定了文明服务的基本标准,通过“标准”监督和约束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来不断提升医院整体文明素质。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三网融通”意见征询系统,让患者、家属和本院工作人员直接把意见、建议和表扬的信息经过局域网、广域网、电话语音系统、手机短信、触摸屏等,以快速简便的方式输入到信息系统,并在时间得到处理与反馈。被监督的对象将是医院内所有的工作人员(正式职工、合同工、非编制合同工、保洁人员、保安、餐饮人员、电梯服务人员等),医院对各类人员统一管理,每个人都在被监督、被表扬的范畴。通过文明服务缺陷管理系统的运行,先后改进服务流程和措施40余项,提高各方面的服务质量,让医生和患者之间、医院其他工作人员和患者之间更加和谐。
2007年9月25日,在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和北京市卫生局的领导、支持和推动下,依托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科技项目支撑,由我院主持设计,联合西城区德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及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共同协办,覆盖二十三万居民的“北京市西城区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隆重启动。“北京市西城区医疗服务共同体”,旨在明确各级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疾病诊断、治疗,以及慢病和健康管理、康复、保健、妇幼计划生育和疾病预防中承担的功能任务和提供的服务范围,建立各医疗机构间功能互补关系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的运行,是我院在改变就医观念、就医意识以及就医模式,探索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所做出的创新性尝试,CCTV新闻联播等重要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得到了卫生主管部门的肯定,并逐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